根据[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 郭媛丹]对于针对美方迟迟未就核潜艇在南海发生事故作出详细的说明,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于2021年10月26日再次表示到,美方作为当事方,是有责任有义务详细说明整个事件的相关情况,回应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切疑虑。但军事科学院专家刘琳认为美军迟迟不公开潜艇碰撞的事件有在于掩藏其威胁中国主权安全、破坏地区和平的真相。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停靠在关岛码头的卫星照片
2021年10月2日,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潜艇在南海海域潜航时撞到的不明物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和部分人员受伤。2021年10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敦促美方尽快对近日发生的核潜艇事故作出详尽的说明,给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一个满意的交代。2021年10月19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在回答记者问中表示到,中方对这次事件表示严重关切,要求美方作出澄清。因为美方作为当事方,是有责任和义务详细说明事件有关情况。2021年10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再次要求美国对这次碰撞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出,中国和其他沿海沿岸国有理由要求美方回答:这次派出核潜艇悄无声息地在南海潜航,究竟是要执行什么任务?这一次究竟撞上了什么不明物?为什么会撞上?是否造成核泄漏,给海洋环境严重带来核污染?对这次美军核潜艇在南海撞了一下事件,美国官方的通报也是遮遮掩掩的,因为美国方面给出的通报并不是在我国南海撞了不明物体,而是在太平洋靠近印度国际海域撞了不明物体,而且对于该潜艇的损伤,也是模模糊糊的。美方给出的消息也只是该潜艇受到了损伤,潜艇上多人受伤,但并不严重。另外,从太平洋舰队官方的消息和某位官员公布的消息相去甚远可以了解到,美国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去过南海,南海非12海里领海外部分,是可以通行的,但是美国突然这么遮掩,到底是想要躲避什么吗?
在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期间、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刘琳对《环球时报》表示到,美军迟迟不愿意公开核潜艇碰撞的事件原因有三个方面。首先,美国核潜艇发生碰撞的事故和美英澳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开展核潜艇合作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时间点。美英澳核潜艇的合作,已经引发澳周边国家高度的关注和担忧。核动力潜艇毕竟是核军事运用的一种方式,敏感度非常高,而且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动力潜艇中的反应堆在军事使用期间不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管,澳大利亚在这过程中,是否有机会获得相关核技术还存在疑问,越来越多的核潜艇进入到东南亚海域,不仅诱发军备的竞赛,还会破坏东南亚无核区的建设,发生核事故甚至核泄漏的概率也会上升,给地区和平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而美国核潜艇碰撞事故恰巧在这时发生,更增加了周边国家的疑虑。我们很清楚了解,美国海军一直凭借着自己强大的装备优势不断在世界水域进行游弋,像个搅屎棍一样让人讨厌。而这一次突然间把自己自由航行的事件掩盖起来了,难道美国真的在海底下碰到了什么不好说明的事件?除此之外,我们唯一可以看到的,就是美国的言行不一致。
其次,美国核潜艇事故发生地点在南海海域,长期以来,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如果对外公开事件调查的结果可能会暴露美军在南海行动的航迹,所以美国想要掩藏其威胁中国主权安全、破坏地区和平的真相。也正因此美军对于在南海海域潜艇的行动和部署高度保密,不会轻易对外公布。“如果不是这次发生碰撞的事故,美潜艇必须上浮前行,美方也不会对外公布核潜艇发生碰撞的事故。”
第三,美军还有另一个担忧,就是事实真相会对美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声誉有所损害。因此,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刘琳表示到,即使美国未来对外公布这次核潜艇碰撞事故调查的报告,那也会是内外有别的,对外公布的内容可能会比较有限。然而,“美国这种语焉不详、遮遮掩掩的做法,也会让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不得不质疑事件的真相和美方的意图”。